首页 >地方要闻 > > 正文

一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方

发布日期:2023-05-09 21:15:50 来源:上洋中医宛医生 分享

导读:甘草泻心汤出于《伤寒论》, 其辛开苦降、寒热并用、健脾清热化痰、标本兼治, 临床对于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独特疗效。


【资料图】

甘草泻心汤出自《伤寒论》第158条:“伤寒中风, 医反下之,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, 谷不化, 腹中雷鸣, 心下痞硬而满, 干呕心烦不得安, 医见心下痞, 谓病不尽。复下之, 其痞益甚。此非结热, 但以胃中虚, 客气上逆, 故使硬也, 甘草泻心汤主之”。

同时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》:“蚀于上部则声喝, 甘草泻心汤主之”。

方以甘草命名者, 取和缓之意也。用甘草、大枣之甘, 补中之虚, 缓中之急;半夏之辛, 降逆止呕, 芩连之寒, 泻阳陷之痞热;干姜之热, 散阴凝之痞寒。缓中降逆, 泻痞除烦, 寒热并用也。

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, 辛开苦降,健脾清热,化痰利湿,对临床上表现为上热下寒型的口腔溃疡有良好疗效。《金匮要略论注》曰:“药用甘草泻心汤, 谓病虽由湿热毒, 使中气健运, 气自不能逆而在上, 热何能聚而在喉, 故以参甘姜枣壮其中气为主, 芩连清热为臣, 而以半夏降逆为佐也”。

胡希恕先生临床亦常用该方治口腔溃疡,包括白塞氏病。强调甘草泻心汤是治口腔溃疡的一个很好的方。对于上热明显者, 可以加大黄芩、黄连, 或者加入生石膏清上热, 对于脾虚明显, 甚则便溏、四逆患者, 可以加大干姜,或加入白术、茯苓等健脾。

总之, 临床治口腔溃疡尤其是复发性的口腔溃疡, 对于临床上表现为上热下寒型的, 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可以收到满意疗效。临床上很值得推广与应用。

医案

刘某, 女, 45岁。口腔溃疡疼痛2年余, 缠绵不愈。既往曾服用过阿莫西林、维生素B2等, 及内服清热类中药、外用口腔溃疡膜等, 效果不理想, 溃疡面渐进性扩大, 疼痛难忍,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 说话含糊不清, 十分痛苦。

查体:口腔右侧面有绿豆大小溃疡面两个, 边缘黏膜红有凸起, 溃疡基地部有一层白色脓苔, 触痛明显。刻诊:口腔溃疡, 口中和, 时有咽痛, 耳鸣。纳差, 大便日一行, 便溏, 小便可。舌淡苔薄白, 脉细。

组方: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炒神曲。

方药:炙甘草, 黄芩, 黄连, 党参, 干姜, 清半夏, 赤小豆, 当归, 炒六神曲, 七剂, 水煎服。

结果:患者服用3剂后疼痛缓解, 5剂后疼痛完全消失, 7剂后溃疡面基本愈合, 续服7剂后溃疡面完全治好。后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
按:患者口腔溃疡、咽痛、耳鸣为半表半里阳热的表现, 口中和、纳差、大便溏、舌淡为虚寒, 上热下寒证。因此治口腔溃疡时而不能泥于清热之法, 该案为半表半里虚寒证, 给予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、健脾清热, 方中黄芩、黄连苦寒泻热, 干姜、半夏辛温散开结散其寒, 辛开苦降调理中焦脾胃,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, 以炙甘草、大枣、党参甘温益气以补其虚, 因纳差脾虚不运, 加炒神曲, 因疼痛明显, 加赤小豆当归散活血止痛, 故能应手而愈。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海峡兽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