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地方要闻 > > 正文

农业绿色发展突出亮点 数字里看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成效

发布日期:2022-12-27 22:25:59 分享

央视网消息: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,提出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,打造生态产业,促进减排固碳,是我国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。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,今年以来,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,各大粮食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,成为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。

今年以来,中央财政安排27亿元资金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,在全国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、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,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%以上。


(资料图)

分区域来看,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、玉米主产区,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,适宜于秸秆直接还田。目前,华北地区秸秆年利用量为1.79亿吨,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9.0%,秸秆直接还田量占秸秆利用总量的近八成。

东北地区,秸秆年利用量在1.61亿吨,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.4%。直接还田量和饲料化利用量分别占该区秸秆利用量的49.9%和28.7%。东北地区冬季寒冷、居民取暖用能需求大,秸秆能源化利用量占全区秸秆利用量的16.2%。

作为我国的水稻主产区,长江中下游地区秸秆年利用量达到1.44亿吨,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7.9%,秸秆直接还田量占秸秆利用量的69.0%。该区是我国秸秆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,秸秆市场主体规模化利用量全国占比37.4%。

目前,农业农村部已经健全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平台。在还田比例超过40%以上的秸秆利用重点县,布设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,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利用潜力,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。

【秸秆去哪儿了】因地制宜科学还田 把养分还给土地

田地是秸秆最主要的去处,如何实现科学还田,更好发挥秸秆还田后的生态效应?眼下,全国多地都在探索。

江苏淮安洪泽区是优质稻米产地,水稻收割后,当地采用犁耕深翻还田作业方式,通过犁耕深翻机将地里的秸秆深埋到土壤里。这是当地今年提高土壤肥力的新做法。

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王康宁告诉记者,实施犁耕深翻还田后,预计小麦亩产增加100斤左右。

在江西高安,今年水稻-冬油菜的轮作面积达到30万亩。晚稻收割结束后,当地大力推广秸秆生物腐熟还田方式,在生物腐熟剂的作用下,实现秸秆在短期内快速腐熟还田,保证冬油菜顺利播种,同时滋养土地。在杨圩镇,当地将水稻秸秆和动物粪便发酵成有机肥,运往田间进行还田。

农业农村部在全国主要农区32个点位的监测结果显示,秸秆还田为耕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、氮磷钾和微量元素,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幅在5%—7%之间,作物增产幅度在2%—4.5%之间,秸秆还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。

【秸秆去哪儿了】提升离田效能 延伸产业链

而相比于还田,离田后的秸秆利用更趋于多元化。不少地方创新利用秸秆资源,延伸农业产业链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
食用菌产业是江苏睢宁县官山镇主导产业之一。初冬时节,在当地一家食用菌生产车间里,一簇簇雪白的双孢菇从培养基料中钻出来,菌盖厚实圆润。区别于其他菌菇品种,这里生产的双孢菇它的种植基质是由麦子的秸秆制作而成。

官山镇是江苏农业要镇,年产生麦秸秆2.5万吨左右。除了还田,这里的麦秸秆全部被用来制作成食用菌生长基料。这些基料经过栽培后产生的菌渣,一部分被再次利用成为营养土,还有一部分则充当有机肥直接还田,实现农业绿色循环生产。

眼下,北方已经进入供暖季。河南社旗县老庄村每年产生秸秆3000吨,除去用作还田和饲料,其余打包好的秸秆由合作社运往发电厂,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出售,全村用作燃料化利用的秸秆一年能增收6至7万元。

【秸秆去哪儿了】玉米秸秆变身记

目前,全国秸秆离田利用率为33.4%。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利用潜力不断被发掘。今年,吉林长春的一家肉牛养殖基地创新把玉米秸秆加工成牛羊的饲料。

【秸秆去哪儿了】三大举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

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在三个方面发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。

一是还田要科学。秸秆还田不能简单一还了之,要充分考虑区域状况、耕作方式、技术措施成熟度等,各地要以台账数据为基础,合理测算秸秆最适还田量,分区域分作物集成推广还田技术,推动秸秆科学还田。

二是离田要高效。目前,秸秆离田后,秸秆市场化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。各地要以台账数据为支撑,培育市场主体、完善收储体系、延伸产业链条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持续的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路径。

三要处理好还田与离田的关系。目前,一些地区过量还田和过度收集的问题并存。各地要用好秸秆资源台账,立足当地资源禀赋、耕作特点和产业实际,统筹好还田、离田工作,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量推进。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海峡兽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  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